一個由英國香港人團體進行的調查發現,接近一半受訪移英港人有抑鬱或焦慮症狀,又有約四份之一有與香港政治情況有關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PTSD)。同時,有大約六成受訪者表示,他們搬到英國後,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所改善。
“英國港僑協會”(Hongkongers in Britain)與劍橋大學健康、醫學及社會哲學碩士生Mark Liang共同進行調查,是英國首次有這類研究。
Mark Liang說,英國政府歡迎香港人計劃有撥款給公民團體,向港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服務,但有取得撥款的華人團體被懷疑受到中共滲透,令香港人非常不願意向這些團體尋求幫助。
他說:“現時已經有一些為亞裔及華人提供心理輔導的團體,我們見到對於這群香港人,他們不信任這些團體,可能是因為政治因素,而比較不是因為語言,即使我們見到一些受訪者說他們想要廣東話(心理輔導)。這是比較關乎政治情況,他們擔心他們的說話會被錯誤理解,或者會在將來為他們帶來負面影響。”
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對美國之音說,他對調查結果不感到意外。
他說:“很多香港人帶着共同的創傷而來,我想大家經常都說香港人有共同回憶,其實民主抗爭亦是大家共同回憶一部份。但是無論是怎樣的回憶,在英國就變成了共同的創傷,我們要一起去面對。雖然調查結果好像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,但其實反而我們在調查結果見到,大部份香港人都相信英國是很好地治癒他們這種創傷的地方。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團結,一起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。”
移居英國的香港獨立政治學者黃偉國對美國之音說,他認識一個以往政治上不活躍的人,但因為2019年香港的社會氣氛,例如是受到示威中使用的催淚彈影響,以及遭到防暴警察騷擾,令這個人精神出現問題,需要求醫。
他說:“結果(他)來到英國之後,住了一段時間,他的精神狀態或是健康狀況都有所改善。” 黃偉國又說,香港人一般對於心理問題抱諱疾忌醫的態度,來到英國後也不清楚如何在當地尋求幫助。他亦質疑英國現有的組織對香港人心理問題的認知程度。 他說:“他們有沒有一個足夠的同理心或認知去處理呢?這是第一點。等而下之,甚至很多組織,這些所謂組織可能其實是由中國人,或來我們叫內地人去經營的或組織的。如果這些人竟然也能取得相關撥款,去幫香港人的話,我反而覺得是,究竟英國的相關部門去審批這些計劃書或者撥款時,有沒有認清楚這些組織的性質?這些組織說是幫香港人,究竟其實是不是這回事?”
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說,解決香港人的心理創傷,答案不只在於個人層面。
他說:“解鈴還須繫鈴人,真正要去治癒香港人集體的共同創傷,就一定是要還香港社會一個公道,一個符合公義、程序的社會才是真正解決香港人共同創傷的靈丹妙藥。”